前沿拓展:国内整形好的整形医院
建议到当地的正规的医院的整形科进行调节,不要到小诊所,以免上当受骗的.网络上骗子危奏某真过刑理区太多,建议不要相信
58岁的陈焕然见过整形行业的太多变迁:曾经被视为病态的驼峰鼻,在某部电影大火后,成了男士的“心头好”;风靡一时的“锥子脸”,短短几年就被流行抛弃,成为过时的代名词;整容的群体,也从演员、明星,转变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作为国内早期科班出身的整形医生之一,陈焕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了近20年,曾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中国整形第一刀”。
2004年,陈焕然在古代“三庭五眼”的基础上,结合黄金分割率,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逐渐被业内接受,成为评判美女的统一标准。
但是,每当遇到来找他整形的人,陈焕然总会让对方买一面镜子、每天抽一分钟仔细端详自己的脸。“我希望他们能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独特,学会欣赏它、接受它,后就不一定要整容了。”
见过了太多天然的、“人造”的美女,如今,在陈焕然眼里,,就是更美的。
2004年,陈焕然在古代审美的基础上,结合黄金分割率,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美是主观的,但美有客观的底层逻辑”
新京报:什么是“三庭五眼,四高三低”?
陈焕然:“三庭”就是把人的脸长分成三等份,从前额发际线到眉骨、从眉骨到鼻底、从鼻底到下颏,都占脸长的1/3;“五眼”就是脸的宽度正好是五只眼睛那么长。“四高三低”意味着额头、鼻尖、唇珠、下巴尖是凸出来的,但鼻额交界处、人中沟和下唇下方都是凹进去的。
新京报:你是怎么提出“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的?
陈焕然:1990年,我先后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硕士和博士,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变性手术。
有一段时间,我整天背着装着游标卡尺、石膏粉、相机的书包在北京的街上游荡,看到觉得长得好看的姑娘就请人家喝杯咖啡,问能不能给她拍张照或者做个模型。如果是鼻子好看,就要量鼻子的数据;脑袋好看,就要照着做一个脑袋的石膏模型。这个工作我做了5年,差点都要延期毕业了。
也是得益于博士论文的研究,2004年,我结合古代审美和黄金分割定律,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那两年,这个标准迅速传播,并逐渐被业内接受和广泛应用。
我们都说审美是主观的,但美一定有客观的底层逻辑在。美基础的底层逻辑来自公元前5世纪提出的黄金分割。从我的经验来看,流行的审美每隔三五年就会发生变化,但是美的基本逻辑是没有太多改变的。
“三庭五眼”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审美的变迁:从明星到多元
新京报:从你入行做整形医生到现在,你觉得流行的审美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焕然:中国的医美项目发展到现在才30年,我是早入行的一批整形医生之一,可以说是看着流行审美一点一点发生变化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流行以山口百惠为代表的昭和美女,面部轮廓不太立体,整个人温婉。那时候还没有“医美”这个词,有一些歌舞团的演员和主持人找我们导师做双眼皮、垫鼻子,都要拿着有关部门的证明才能做。
90年代流行的审美以港姐为代表。但那时候也还没出现拿着她们的照片来整容的人,经济还不发达,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这么多信息。
普通人开始接触到整形,是2003年后“人造美女”的爆发。当时有一个叫郝璐璐的女孩,做了隆鼻、开双眼皮、隆胸、提臀等十多处整形,耗资30万,被媒体称为“人造美女”。当时整形手术整体做得比较少,还没有出现做毁了的新闻,大家都觉得整形太好了,好像是一个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东西。也是这时候,韩流审美开始流行,不少女生拿着韩国明星的照片让照着她们整形。
2005年左右,中西方文化出现了审美的交汇点,体现在明星的脸上就是章子怡、杨紫琼等明星在国际上走红和苏菲玛索、Maggie Q等明星在中国的走红。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脸很小,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但五官又立体和精致,轮廓分明,很像西方人。她们的脸都是有下颌角,有颧骨的,不像后来流行的“锥子脸”,下颌角和颧骨都没了。
2010年前后,大众的审美就开始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了,开始流行网红脸。那时候的网红脸就是把颧骨降低、颧弓变窄,锯掉下颌角,这样脸就变尖了。也可以说从“锥子脸”开始,审美逐渐走偏,很多人片面地追求大眼睛、尖下巴,五官的结构和黄金分割比例被完全破坏了,它打破了美基础的逻辑。
又过了几年,人们觉得“初代网红脸”太难看了,开始追求有个人特征的“改良网红脸”。比如,下巴不要搞得那么尖了,以前做了尖下巴的就拆了重新做,希望能保留个人原本的特征。
这两年,审美已经开始多元化了,再也没有人拿着明星的照片说照着整了。还有很多女孩来整容,希望整得偏男性化一点,而男孩也会要求做得稍微女性化一点。
新京报:你遇到过拿着明星照片整形的例子吗?
陈焕然:遇到过,那太多了。《碟中谍》热播、汤姆克鲁斯火的时候,好多男性非要做汤姆克鲁斯的鼻子。我印象很深,在20年前的教科书上,汤姆克鲁斯的鼻子被称为驼峰鼻,是病态的。你怎么能因为一个男明星或者小伙子爱美,就把健康的鼻子做成病态的呢?当时做这种手术,我们还需要打报告到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
“很多商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
新京报:常见的整形手术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
陈焕然:任何整形手术包括所谓的微整形,都有4个前提:一定会有创伤、一定会有风险、一定会有疤痕、一定会有并发症。现在的整形行业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机构为了逐利,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刻意淡化这4个前提,让求美者承担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比如,削骨算是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手术,相当于把脸部的承重墙敲了。骨头一削,脸部的支撑力不够,面部肌肉就会垮塌,近期看会比同龄人老3-5岁,远期就老得更快了,而且这种老是不可修复的。
现在还有一些人打玻尿酸,做面部填充,轻微的并发症就是面部表情功能区僵化,脸成了“面具”。长期的并发症就包括面部下垂、面部表情僵化,加速衰老,表情会出现一秒左右的延迟,微笑看起来就跟没笑一样。
新京报:你怎么看商业因素对整形行业的影响?
陈焕然:整形行业的商业化让很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他们觉得自己能左右别人的审美:既片面地不愿意承认他们歪曲了美的定义、消灭了美的多样性,还把一些追求美的人当成赚钱工具,卖给各个医疗机构赚高额中介费。
很多机构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纯粹是为了商业在做手术。比如,有些机构宣传说只需要一次或者两次手术,就能把脸上的项目全部做完,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说法,就是为了一次性把钱收了。真正的整形手术,相邻的部位不能同时做。假如有人在一台手术上把鼻子和眼睛一起做了,这个医生肯定是庸医。
做鼻子手术时,鼻子打了麻药,眼睛的内侧就肿了;做眼睛手术、尤其是内眼角开大的手术时,鼻梁根部就是肿的,极度影响鼻子手术的观察和判断。
包括一些影视作品,为了突出一个人整容前后的变化,都是整脸手术,终整张脸的纱布一拆,就变成大美女了。这行不通,导演根本不懂,这是违反医学原则的。
“美丑的概念只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新京报:你怎么看“”“漫画腰”“直角肩”等在某段时间流行的审美?
陈焕然:我觉得这都是非主流的审美,正规的、主流的整形医生肯定不会接这些活儿,而且这些东西20年前就流行过了。
“”,20年前叫“外星耳”,顾名思义就是把耳朵拿掉一块软骨,整成像影视剧里外星人一样尖尖的耳朵。这种手术大的风险在于耳朵软骨一旦感染,耳朵就会变成菜花的形状,整个纠结在一起,医学上称为“菜花耳”。这不光是美不美的问题了,还有很大的健康风险:外耳有收集声波的功能,外耳严重变形会影响听力。我们不能因为美,把健康的器官变得不健康,更何况这样也不美。
20年前还有人做“蜥蜴舌”,就是把舌头割成像蜥蜴一样,中间是分叉的。有很多人找了各种理由来让我们做,这当然不能做。我做过“蜥蜴舌”的修复,就是把舌头中间的缝隙缝上。修复后的舌头,外观和讲话都是正常的,但舌头末端的神经末梢已经损伤了,所以会丧失部分味觉。
很多机构为了赚钱,找各种医生、博主写软文,推出一个看似流行的审美。如果个人的审美没有提高,自然就被这些机构牵着鼻子走了。很多人跟风整容,归根结底是自己没有“美商”,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美。
新京报:你觉得什么是“美”?
陈焕然:做了三十多年整形医生,我自己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其实真正的美丑没有界限,任何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东西都是美的。
美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你把宏观的时间和空间拉大,就会发现很多美丑的概念都只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影而已。
以前我们都说“我喜欢的就是美”,但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喜欢”其实是受很多外来因素影响的。包括你接受的关于美的教育、推波助澜的商业机构等等,所以你喜欢的,不一定是真的。
现在我们都说“适合我的就是美”,就是你的美和别人不一样,你是的,你就是更美的。
新京报记者 李桂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许丽
拓展知识:国内整形好的整形医院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