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上海医美医院排名前三的
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出炉:
瑞金中山华山跻身前十,上海9专科居榜首
“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近日正式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跻身前十,分别列第四、第五、第八位。9个上海医院专科声誉位列全国榜首。
“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是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今年是连续第13年发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介绍:今年评委专家库总人数与去年保持一致,共向5406名专家发出邀评函,收到有回执3552份,有回复率65.7%,继续领先于美国佳医院评选专家有回复率(33.5%),后者已有33年历史。
记者获悉,2010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初问世时,专家库人数仅1824人。自去年起,评选已不再向“连续两年未参评的评委”发出评审邀请,名额由新入专家替代。回顾排行榜历史,2013年度“”全国七大区域专科声誉排行榜和综合实力排行榜,按行政区域划分发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的7大区域性排行榜,这一改变与卫生资源格局变化高度匹配。
据悉,2017年卫生健康委启动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明确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按综合和不同专科类别设置医学中心,并在各省设置1个综合类别的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设置12个医学中心,还逐步设置完成50个区域医疗中心和1.5万个医联体。
此次出炉的排行榜可见:已设置的医学中心与“复旦版”排行榜高度契合。例如,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家建设。三家医院包揽“复旦版“排行榜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三甲”。
再如,传染病医学中心“扎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今年榜单上,华山医院感染科在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中名列第一。
“复旦版”榜单还与三级公立医院绩考核(“国考”)成绩高度契合。2021年度“国考”排名前12的医疗机构,7家在榜单上位列前十。而上榜前十的医疗机构,“国考”考核成绩全部达到高等级A++。
高解春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也为排行榜前期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终完成评选工作,未来还将持之以恒坚持,为中国医疗机构专科之间比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选择就诊路径提供更好指引。
当下,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排行榜变化对医院发展有怎样的启示?结合医学中心观察排行榜会有哪些发现?放眼全国,排行榜的区域榜单等,又为我国形成科学有序就诊格局带来哪些信号?
现象:声誉专科带动更多学科群
的学科发展可以带动一批学科群联动发展。从“复旦版”排行榜可见,专科声誉靠前的学科,实则带动了一批学科群提升。例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闻名于世,学科带动影像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学科同步发展,并在多个专科声誉排行靠前。
学科建设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说,入选“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榜的学科,可以说是学科。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带动学科群发展乃至整个医疗机构发展?复旦上医率先探索,在现有“复旦版”排行榜基础上,依托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简称“地高建”)项目,探索更多维度、多组分,涵盖医院发展全路径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已先行启动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学科评估项目”,并对直属附属医院优势学科科学评估。
他透露,复旦上医管理处会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学科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已制定科学计分规则,从人才梯队(20分)、科教产出(32分)、服务能力(16分)和学术影响(32分)四个维度、24项定量指标,对复旦大学6家直属附属医院16个学科评估,以此发现优势、找到不足,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启示:临床创新是发展要义
“学科建设并非仅仅指科研成果、SCI论文发表数量,也应该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高解春说,“‘复旦版’排行榜也启示医院,临床能力是医疗机构的根本。”我国在建设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省级高水平医院等新型服务体系之时,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疗技术创新应倍加重视。
不少患者按图索骥,按照“复旦版”排行榜的排名求医问药,这本身就是不同公立医疗机构临床能力的体现。不过针对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临床创新该如何理解?高解春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临床创新不应与质量控制相对立,创新也不应局限在新药、器械专利转让,诊断调节等更新同样是一种创新。如果诊疗方案被国际指南引用,毋庸置疑也是一种临床创新。
医疗机构发展不能“唯排行榜论”,也不能不看排行榜。专家表示,我国还应尽快完善临床创新法规政策,出台相应法规鼓励创新,倡导政府、医院、企业和社会资助临床试验筹资渠道,建立常态有的临床创新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真正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主体地位,促使更多诊疗成果真正获益百姓。
方向: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
通过结合对比分析近年来“复旦版”排行榜数据不难发现,一些医院学科发展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这意味着,学科乃至医院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转型已到了关键时刻。
怎样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高解春认为,公立医院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还需从体系、技术、模式、管理方式等多领域突破。公立医院应加强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将研究平台与实验基地有结合;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临床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重视高质量学科建设,通过常态评估后的梳理和替换优势学科;此外,还应不断推进智慧医疗和服务创新。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后,应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将进一步明确:医学中心作为“队”和省级医疗“高地”,负责诊治疑难重症,对接、区域突出学科。城市医疗集团对应地级市,建立网格化紧密型集团,加强慢性病的知晓率、干预度,减少并发症。县域“医共体”则做强县级医院、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提高就诊率。“只有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专家后表示。
编辑:文茜婷
资料:上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拓展知识:上海医美医院排名前三的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