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四岁孩子恐高怎么克服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勇敢、坚强,却不知道如何养育。
我的同事小王,家里孩子3岁时,怕黑、怕出家门。进公共汽车就哇哇大哭,去动物园总躲父母怀里,家人心好累。
孩子6岁时,做事缩手缩脚,害怕被家长说,在幼儿园总是心思敏感,害怕与人交际。
孩子上学后,很自卑,不敢独立做事,遇到考试爱紧张,害怕考不好。
大人整天担心孩子不成器,又担心打骂过度导致孩子心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面对这种情况,意大利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埃维和心理调节师阿尔贝托,在《儿童恐惧心理学》一书中给出了解决办法,教导家长们通过孩子的涂鸦,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同时结合各年龄段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家长们识别孩子的情况并合理应对,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01 正确认识恐惧
想要正确应对孩子的恐惧情绪,客观地认识恐惧情绪是关键。
由于对孩子的情绪持否定态度,不少家长喜欢指责、嫌弃孩子,表现出不屑的态度。
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羞愧、自我贬低等问题。
第一,恐惧情绪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类天然的基本情绪。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恐惧,但毋庸置疑的是,恐惧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够为人们提供力量。
遇到危险物时,恐惧情绪会调动人的身体机能,使人更好防御。比如,骑自行车时遇见熊,恐惧促使人发挥了巨大潜力,达到了以往难以企及的速度,成功逃走。
第二,任何年龄段都会有恐惧,每个人恐惧的事物也会有很多变化。
小时候担心考不好,工作了担心失业,老了担心生病。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共同的恐惧内容。
有人怕黑、有人恐高、有人社恐…每个个体与他人也会有很多区别,这些都是正常的。
第三,恐惧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处理不好才会产生问题。
恐惧情绪导致的问题,往往并非是情绪本身导致的,而是长期压抑情绪,不合理应对情绪导致的。
就像胆小的孩子,长期遭受父母的鄙视、辱骂,才会精神脆弱,患上抑郁。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关心和支持孩子,情绪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会很少。
因此,面对恐惧情绪,学会认识它、正确处理它很关键。
02 透过涂鸦了解孩子情绪
正确处理情绪的关键,是识别情绪。面对孩子的恐惧情绪,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担心什么,背后有什么原因。
由于文化和年龄差异,家长很难通过语言充分了解孩子。幼小的孩子往往说不清楚,年龄大些的孩子则不愿意什么都告诉家长。
因此,借助涂鸦、绘画等非语言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更掌握孩子的现状。
孩子的握笔姿势、空间、线条、形状等不同细节,都是传递心理情况的线索,这些线索代表着不同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以线条和形状两种线索来说明。
第一,线条。
线条可以表明绘画者的自信情况。如果线条是犹豫不决的,表明孩子内心是不自信的。自信的孩子,线条也是有控制的。
比如,多愁善感的孩子,常常害怕攻击性、弄脏、身体接触等。他们的线条细腻、微妙、犹豫不决,经常出现虚线。
而易怒暴躁的孩子,很多害怕自己是坏孩子、害怕雷雨。他们的线条通常很轻,但会有突然加重的特点,有时候会拥挤、堆积,这表明做精细动作时过于紧张。
第二,形状。
通常,圆形表明是平静、和谐的,棱角分明或支离破碎是谨慎、忸怩。涂鸦中的每一个棱角,常常意味着紧张、反抗,既蕴含着儿童的自我保护,又代表着对自由的渴望。
比如,多愁善感的孩子爱画细节精美的房子。这代表他们需要亲密感和保护。他们画人的时候,肩膀以下像伞一样张开状,代表着他们在寻求稳定性。
而胆怯的孩子,害怕被抛弃、难以独立,缺乏感,他们画的树木往往是纤细、单薄的,向着封闭的树干延展。
结合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孩子的涂鸦可以传递很多信息,它可以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在《儿童恐惧心理学》一书中,作者还列举了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背后成因和教育建议。通过这本书,家长可以学会和自主运用涂鸦法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更好解决孩子情绪问题带来的困扰。
04 总结
孩子的情绪,从来就不是问题。
家长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消灭情绪,而是理解情绪,看见孩子的需求和困扰。
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被接纳后,情绪也将成为孩子发展的重要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拓展知识:四岁孩子恐高怎么克服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