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大腿上怎么拔罐
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使罐内形成负压吸住皮肤,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后达到扶正祛邪,疾病的目的。因此,传统医学以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通、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患者痛苦小,疗显著,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适用的疾病均可进行拔罐调节,比如风寒湿痹,各种神经性疼痛、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疮疡肿毒、急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拔罐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机械刺激作用,温热刺激作用,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神经调节,消炎作用等。
目前临床上及生活中常见的拔罐器具包括玻璃罐、竹罐、陶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泡及出血情况。
拔罐一般分为传统火罐和真空气罐。传统火罐内容丰富,常见的有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等方法。留罐法就是将火罐固定在要调节的部位上,留置五分钟至十分钟取下,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走罐法一般用于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闪罐法,即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可加强疗。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机能减退的疾患。刺络拔罐是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点刺致皮肤出血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法的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丹毒等病症。
拔罐的选穴原则:
1. 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调节疾病的目的。
2. 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离病痛处拔罐。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行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调节疾病。如胃腹疼痛选足三里等。
3. 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调节发热时,可以在上述穴位处拔罐。
拔罐的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好在避风向阳处。
2. 拔罐时的体位和调节果密切相关,在拔罐时,应根据拔罐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其原则是:能充分暴露调节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
3. 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如果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4. 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的患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5.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6.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取下罐具,对症处理。
7.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
8. 特殊部位,例如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9. 拔罐后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外用抗炎药物,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 中医科 周铭)
拓展知识:大腿上怎么拔罐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