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乳房手术全过程
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 陈静)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早诊早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但是,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乳房的缺失不单单是身体的残缺,也是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
目前,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人数众多,而乳房重建比例整体偏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6日接受采访时呼吁:“外科医生应在为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调节前,主动告知乳房重建的时机与方法,让患者充分知晓拥有乳房重建的选项,同时参与该流程的决策,充分了解重建的过程、手术并发症、远期风险和果。”
记者了解到,此前,在上海举办的2022年“粉红绽放日”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公益健康宣传活动以“请告诉她”为主题,呼吁科学普及乳房重建理念,希望各方给予乳腺癌患者更多支持,为每一位乳腺癌患者提供多一种选择。由青年女导演黄骥执导的公益微电影《粉红来信》上映,关注乳房重建。据悉,《粉红来信》以平行时空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女主人公在乳房重建后,通过“粉红来信”与处于低谷时期的自己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充分展现了乳腺癌患者面临乳房切除时的迷茫、无助和心酸。影片中,在医生耐心告知和家人温情支持下,主人公重拾自信与希望,在新生中绽放光彩。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发布的《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共识》)增加了患者在术前获晓乳房重建知情权的内容。当下,在乳腺癌患者中有不少人需要接受乳房切除术调节。虽然近年来,乳房重建的手术重建率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整体比例仍偏低。
吴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究其原因,首先是公众对乳腺癌的恐惧,希望手术越彻底越好。她们会担心重建手术会影响后续的调节开展;其次,乳腺癌的早筛、早诊率仍需提高。但事实上,仍有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术前并不知道乳房重建这一选项,从而错失了重建的佳时机。
吴炅教授直言,乳腺癌诊疗,乳房重建、整形保乳,都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乳房重建不仅涉及乳腺外科,还包括整形外科,医生开展乳房重建手术前,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医生能力提升了,才能满足患者需求。”吴炅希望,“促进医生群体的内部交流,鼓励更多的医生进入乳房重建领域,尊重乳腺癌患者的选择。”他坦言,自己也在不断获取新知,提升技能。
在采访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吴克瑾教授亦呼吁、倡导乳腺肿瘤外科医生不断提升乳房重建的手术技能,以为不同患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乳房重建方式。她指出,各医院还应不断开展各类乳房重建技术的手术演示,通过系统培训,使更多的乳腺外科医生熟悉并掌握乳房重建及肿瘤整形外科技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炅透露,今后,会组织行业专家下沉演示手术,围绕具体病例,开展示范。同时,他希望乳腺外科、肿瘤外科和整形外科深入合作,并希望探索培养体系,让不同专业的医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作为新版《共识》的牵头人,吴炅教授介绍,新版《共识》还增加了“个案管理”的内容,在乳房重建手术后,应该告诉患者如何选择塑形胸衣、术后的运动禁忌等相关内容。
据悉,今年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粉红绽放日”的第三年,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粉红绽放”项目总负责人胡宁宁表示:“在相关各方的支持下,该基金会启动了关注乳房重建的公益活动,活动搭建了乳房重建的科普和推广平台。”胡宁宁表示,希望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普及相关术式,使乳房重建真正成为更多乳腺癌患者的一种选择。(完)
拓展知识:乳房手术全过程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